😱當 #逃避 就是問題所在
試問自己是否曾經對毫無危險性的事情反射性迴避,或者過度反應。那些事情讓你暫停下來,仔細再三思考,你或許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之所以逃避那些引發焦慮發作的事情或狀況,是因為你認為那些事情超過自己的負荷,但其實你可以處理得來。當你漸漸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,你會更加逃避。在這些錯誤的想法中,焦躁的思緒會嚴重低估你的能力。我們來看看該怎麼改變這樣的逃避吧!
✅方法:你在逃避什麼?
就我們所見,躲避和逃離只會導致更多的逃避。這樣無限的惡性循環是一種無意識的習慣。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意識了解你正逃避的事情,如此一來你就不會受到大腦自動駕駛所控制了。回想你的逃避模式。你逃避的事情在長時間看來造成什麼問題?以下列出一些線索,代表你正在逃避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:
. 拖延症:把事情拖到明天……再明天……再明天。
. 合理化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,義正嚴詞或找藉口。(例如「我的鬧鐘沒有響」)
. 浪費精神/時間在瑣碎的事情、工作和互動上,用來逃避你真正必須去做的事。
📝把你逃避的事情列在筆記本上。隨時謹記在心,看看自己能不能在逃避的那瞬間意識到自己。接著試試看別的選擇吧!
✅方法:你為什麼要逃避它?
就連功能失常或自我毀滅的行為,當獲得獎勵時,也會繼續或者加劇。我們吸菸是因為多巴胺的獎勵效應。若沒有真正渴望改變,這樣的行為會繼續,儘管吸菸會犧牲我們的健康和生命。重點在於我們要確定,即便我們心裡想要停止逃避,究竟是什麼不斷在強化我們想逃避的趨勢。
. 在筆記本寫下,在你逃避的狀況中,每一次的逃避都獲得了什麼?有些人回答感覺到一絲輕鬆,就像躲開一顆子彈,或是擺脫糟糕的事。
. 想一下你的逃避是否加劇,因為這代表你不必真正去面對,不用承受被拒絕、被否認或者失敗的風險。
🤔逃避讓你獲得什麼?
逃避可以暫時解決現況,但是長時間下來會引發更多焦慮。試試看接下來的寫作練習,可以激發動力,並長時間獲得救贖,相比於一時的解決,不僅短暫,也會造成負面後果。
📝在筆記本列出以下兩項:
1. 所有逃避的好處。誠實面對自己;沒有其他人會閱讀你的筆記。寫下你逃避的原因,以及逃避帶給你的正面感受。試著思考情感上的連結—例如,從壓力中釋放或者設法擺脫困境的力量。
2. 不選擇逃避的好處。你對自己會有什麼感覺—提升自尊、感到自豪、不丟臉、強大?你達到什麼目標—更愉快、提升生產力、和朋友更加親密、提升工作效率、增加自發性?
現在比較這兩項。長期來看,哪一項好處比較多?哪一項不僅在當下讓你感覺更好,更讓你達到更長遠的目標?現在就為你想要的目標設定意向吧!
以上文字摘自 <<擁抱焦慮,親愛的你會好好的>>一書,作者: 吉兒.P.韋伯(Jill P. Weber)博士,出版社:高寶書版
#心理學 #好書推薦